“I remind myself every morning: Nothing I say this day will teach me anything. So if I'm going to learn, I must do it by listening.” ~ Larry King
事實一:學英文公認最難的部分是「說」
事實二:會說英文很重要
事實三:全世界不只台灣人在學習如何說英文
以上三個事實加起來,得出一個結果:「如何說好英文」也許是全世界資源最多、討論最多、心得最多的一件事,如果你真的有心,上網搜尋「How to improve English speaking」,會出現無窮無盡的教學、心得、討論在等著您,因為你並不寂寞,每分每秒”全世界”都在「學英文」。若您不知從哪開始,不仿就從這
100招開始。(不翻譯是因為大家都會讀了吧)
說英文最大的敵人是「怕丟臉」,他是一尾巨大的心魔,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天差地遠,台灣人學英文比歐洲人難很多,但學日文就比較快,所以按理說拿「日文」和「英文」來比較,我們比較敢開口說日文,沒錯吧,這就是文化差異度帶來的影響,知道這語言學習的真理後,很多道理就打通了,想學好異國語言,必須先大量接觸該國的文化:「拉近文化距離」是第一優先,當你大量接觸該文化後,該「語言」也會在無形中進步,畢竟語言僅是文化的一部分,越了藉對方文化,說起話來越有信心,就可降低恐懼犯錯的心理,對方糾正你錯誤時,也越能心領神會
再來,我把英說能力拆解成四個部分:
1. Pronunciation (發音):每個字母、單字的正確唸法,發音又有分accent (口音),主要二類有北美和英式口音,若不算印度、新加坡、日本和中國那些獨有腔的話。有人說越小發音越可能標準,我自己覺得也不一定,我也聽過「半路出家」發音漂亮的人,例如馬雲的就還不錯,但其實發音不算什麼英說重點,有腔調有時也算迷人,主要還是看你講什麼,怎麼講
2. Articulation (口條):口條不同於發音,差別在於講話「順不順」,你可能每個字發音都很精準,但整句話講起來就不是那麼通順。口條同時也是表達力的基礎,所以必須盡可能和思想同步,一個英文夠好的人,他可以心中想什麼、嘴巴就說什麼,縱使發音也許不那麼漂亮(但前提是大家聽得懂)、有口音。英說能力到了這階段,已經比一半的人好了
3. Content (內容):內容為王,說話也一樣。你也許發音標準、口條順暢,但滿口胡謅,不知所云的嘴砲爾爾,不管哪國語言,說話還是要有重點,會說話的人不會說出一堆贅字,或是屁話,就像「做一個上菜的動作」這種
4. Communication (溝通):這是表達能力的最高層,懂得英說還不夠,你可能必須懂得5W2H的說話法:為什麼說、說什麼字、對誰說、何時說、在哪說、如何說和說多少(how much)。這境界也許離「非母語」的人有點遙遠,但不表示你不用在乎或學習,因為有天你也會走到那的
如果還有第五層的話,那會是 Listening (傾聽),它是溝通能力的一部分,因為「懂得傾聽」才知道如何溝通,最會說話的人,100%也是最會傾聽的人
每一階段的學習方法也許不一,但越後段的越重要,例如「說什麼內容」比你「發音漂亮」重要多了,所以你還會覺得「小孩」的英文說得比「專業的成年人」好嗎?
不可能!
本篇三重點,要增進英說能力,除了一般人說的多講多模仿之外,您還要:
1. 盡力縮小文化差異,大力擁抱該國文化 (男/女友?)
2. 發音 → 口條 → 內容 → 溝通 → 傾聽。英說能力好不好是有「五層」可加強的,而不是只有前兩層
3. 擁有專業和母語表達力的大人,學起英文來是比小孩有優勢的,千萬別誤信了「來不及學英文」這巨大迷思
本系列進入尾聲,最後我想提,我們也許很羨慕那些英文說得很好的人,但好真的無止境,你和我都必須繼續學,有許多方法可一次增進您的聽說讀寫,例如背單字、閱讀、聽演講、上網看TED等等,我們繞了一大段路,其實又回到了本系列的開端,您對英文是否有致命性的需要,或比天高的熱情,找到了那個「點」之後,您的學習之路才真正開始
--- 本系列完 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