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求有,再求好,再求真誠。
 
昨天去教會參加主日,台中旌旗教會的蕭祥修牧師講的很好,是那種我會把他錄下來的好,昨天主題是「用真愛來影響人」,經文是來自【哥林多前書13:7】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
 
整個講座就分成這4個重點,真愛是「包容」「相信」「盼望」和「忍耐」,聽起來很八股,每個人都會說,也不是只有基督徒才會倡導,這無關宗教、族群、經驗或環境,仔細想想,你若真的愛一個人,很愛很愛他,你當然會「包容」「相信」「盼望」和「忍耐」他的一切,若這邏輯成立,那反過來說,若你不能「包容」「相信」「盼望」和「忍耐」他/她/牠,意思就是你不夠愛他而已。
 
我可以把以上的論述應用到每個地方,包括台灣社會、選舉、網路、部落格圈等等,「天下大同」雖是個遙遠的理想,但不表示我們不應該朝那努力,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充滿仇恨、對立、猜疑、諂媚、假仁假義、不公不義已經很久了,但沒有人有能力改善他,甚至更慘的是直接放棄這麼選項,因為只有笨蛋或瘋子才會去淌這渾水,因為多數人不願挑戰難題,只想做簡單的事,那就是順從,打不過他就加入他吧。但是別忘了,Apple有個知名的電視廣告台詞,還是Steve Jobs本人親自配音的:「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change the world, are the ones who do」。如果一個頹靡敗壞的地方已沒有想改變它的「瘋子」,那這個地方就會越來越糟。這個「地方」可以想成任何的國家、產業、或小圈子。
 
這世上有兩種人,一種「追求成功」,另一種「避免錯誤」。沒有人是完美的,每個人都會犯錯,當孩子犯錯時,你會包容他,因為你愛他,當好朋友犯錯時,你也會,但若關係沒那麼親密,你也許就不會了,因為你不是那麼愛他,讓我們假設一下,先把這份愛「hold住」,把批評也先hold住,先去了解他為什麼會犯錯,這個錯誤是大是小,這個動作或話語的目的是良善還是從惡,如果是「為了好,才錯誤」,那麼重點就不是「犯錯」,而是那個「好」,這時若你是好人,你應該幫助他變得「更好」,而不是去打壓他這項行為,因為若每個人都「避免錯誤」,就不會有人「追求成功」了。我常在說,「多做多錯」「禍從口出」這類的話語是不當的說法,因為他忘了提到「多做多對」「正義之言」的好處,我自己評斷一個人好不好,只會去看他的好處,說了什麼話,做了哪些事,對社會或身處的小圈子帶來多少「絕對貢獻」,產生多少正面的影響。我不會人云亦云,道聽塗說,然後刻意放大他的缺點,把重點放在「批評錯誤」,甚至「人身攻擊」,為什麼?因為那不會帶來整體的提升啊!誰不會犯錯?你嗎?挑毛病很難嗎?一點也不,那什麼比較難,聽取逆耳的忠言,並把他「消化」下去成養分比較難;判斷他的最終目的,然後指正他的錯誤比較難,我們要促使的是「絕對值的提升」,而不是打壓別人來自嗨,因為那除了你自己以外,一點意義也沒有。
 
當你深愛一個人,你會「相信」他,也「盼望」他能成為更好的人,就像我們的小孩,我們給予很多的鼓勵和期待,也因為這些信任和期望,他們會活出很棒的未來。你無法告訴壞人他有多壞,而讓他變好人;想讓他變好人,你必須相信他、盼望他,然後告訴他有個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他,唯有這樣,才能觸發他的改變。
 
台灣(也包括候選人、網路圈、部落客圈、或任何XX)的眾多問題大家都知道,我們都可以指出他壞在哪,但責備這些人事物並不會讓台灣變好,想讓XX變好,我們要做的是勾勒出我們想要的未來,然後朝那方面努力,而不是像現在一樣,大家在比爛,然後越比越爛,為什麼不做比較難的,來比誰勾勒出的未來比較好呢?
 
每天看到網路上或任何圈子互相指責來指責去,毫無建設性,當偶有建設性的動作或言語出現時,大家只會看到可以批評的地方(因為比較簡單),而缺乏包容和盼望之心,我一直以為只有工程師才會debug(抓錯誤),沒想到這項技能已經普及化了,每個人都很會debug,當你眼裡只有bug,你還會看到什麼建設性的東西嗎?當每天很多人standby只想debug,會不會讓「寫程式」的人失去樂趣,避免錯誤而選擇不再建設?
 
如果你是「追求成功」的人,這條路上一定會遇到很多debugger,這時候你怎麼辦?很簡單,用大愛去包容他們,白話的說:「忍耐啦」,所以讓我回顧三個重點:
 
每個人都會犯錯,但那不是重點,重點是你持續建設;
每個人都必須勾勒出未來,越清楚越好,然後去相信自己、相信別人;
把debugger真正當做豬八戒,輔佐你在這條路上的角色,可能的話,去愛他們。
 
你也許會認為基督徒口中說的「愛」是很矯情的,很多弟兄姊妹會來噓寒問暖,沒錯,某些人可能是假意,但對於其他人來說,是真心的。
 
   

請登入留言



客服信箱:iam@wendellyu.com / 客服電話:0983-208318